2021年11月3日,东南大学威尼斯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周琦做客威尼斯人 悉地讲堂第十三讲,主讲题为“诗意的栖居与建造—建筑美学的含义”的讲座。威尼斯人 副院长吴尧主持此讲座,百余名师生参与。
本次讲座以建筑美学为核心,以西方和东方为两条线索展开对诗意的栖居的叙述。周教授首先讲解了自己对“诗意”、“建筑”的看法。诗意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建筑中有很大一部分与艺术有关,海德格尔曾说过:“建筑学的问题是哲学的、艺术的、工匠的问题,我们要有哲学的思维,工匠的技能和艺术的修养。”诗意的栖居与建造是以人为本提出的,建筑的建成需要考虑对人的服务,一些英美的建筑为了唤起人们的回忆而建造了许多红砖建筑,但实际上他们建筑结构不符合我们现代人生活的需求,设计师应该基于时代要求,基于人来设计。
首先诗意的栖居与建造是人文的,人文又有着强烈的地方特色。周教授首先用上海南京路的照片和苏州传统园林的古画做对比,传统园林是不需要建筑师的,因为古人都是用最简洁、最生态的方式建造房子,房子的建造是一代又一代自然而然的传承,大家都知道如何建造房子。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装饰和建筑快速增加,许多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质化建筑大量出现,导致了王澍教授所说的“中国没有建筑,只有房子”的局面。随后,周琦教授又以中国近百年来的建筑样式变化来说明几代建筑师思维的转变。接着,以达芬奇的为例展现偶像和艺术精神给建筑师的鼓舞,再用达芬奇和柯布西耶的人体比例画作来说明“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
在当今建筑设计中,形式是很重要的,那么形式是什么呢?《易经•系辞上》中提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式是文化性的、是技术性的、是再创造的,也是社会性的。从中国历代的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来看中国的建筑在形式上比较固定,在唐时达到了顶峰然后形式上走向衰退。现代的建筑师从艺术中提取灵感,如柯布西耶从毕加索的画作中学习到了许多抽象艺术的表现手法,将立体构成、雕塑融入建筑中,给人意想不到的空间体验。
诗意的栖居是将人用建筑艺术包裹起来,周教授对比了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提出的艺术理论。海德格尔提出了“艺术的本质是关于人的诗意的栖居,实体是真实于诗意的建造”,人在建筑之中孕育,在建筑中感受诗意。接着,周教授讲述了柯布西耶对西方建筑的抽象研究,西方和东方一样,经过千年的沉淀积累出对于比例的经验,柯布西耶提取其中柱式、形体的概括形式,整理出了西方建筑的演变过程,几何形式是较为固定的,但他们可以进行不同的组合,艺术就是在有限事务的感性形象中显现出无限的普遍真理,达到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客观与主观、理性与感性的等的和谐统一。
随后,周教授开始讲述东方的建筑美学,他提出,中国的建筑有着具象、稳定的形式,较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国的传统园林喜欢贴着红线边建造房子,在其中园林是主要的,建筑是置入其中的,这是一种极具诗意的栖居,人在其中可以较多地接触自然。材料是没有文化特性的,而空间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北京四合院具有强烈的围合感,体现了中国“和”的文化。以安藤忠雄为代表的日本建筑都是庄严干净的,具有强烈的秩序感,与日本真实的生活具有极大的反差,体现出日本生活的压抑。
最后,周教授提出:“一个好的建筑师,一定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论是柯布西耶还是库哈斯,他们都有着为社会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想法,形式的背后包含着多重因素,是社会、文化、科技等的综合体现。建筑师不应逃避新建筑所面临的问题,而单纯地模仿传统建筑,宣扬“复古”来掩盖对文化认知的不透彻。周教授还介绍了自己的一些设计,人民日报大楼是其中的一个经典作品,非常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参考。
讲座尾声,周教授逐一耐心地解答了现场多位师生的提问。通过此次讲座,学院师生们对诗意的栖居与建造这一主题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