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戴仕炳来访威尼斯人 讲学
2021年11月8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戴仕炳做客威尼斯人 悉地学术讲堂第十四讲,主讲题为“石构建筑的保护——理念与技术”的讲座。威尼斯人 历史建筑系老师王诗若主持此场讲座,八十余名师生参与。
本次讲座内容主要通过多个案例分析阐述石构建筑保护的各个方面,戴教授首先介绍了国际ICOMOS石质委员会中对石构建筑病症的分类,并提出历史建筑保护的理解,从而引出石构建筑文物保护的标准,借此进入接下来的案例分析。
首先,戴教授对上海新天地石库门这一类原址原状保护的案例进行了讲解,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修复保护的过程,其中包括渗透增强、注浆粘结、锚固、局部修补与憎水。并且,戴教授在讲述中提出了保护修复需要考虑的基本原则:少而有效干预原则,意味着延缓材料或构建的破坏,缺什么补什么。除此之外,他还指出材料修复需要考虑的原则,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性,做到:理解传统工艺科学原理;修缮后的技术指标满足现代建筑物理学基本要求;满足建筑保护意义的兼容性、可持续性。
接着,戴教授讲述了南京大报恩寺香水河石桥遗址保护的理念。在这部分中,戴教授提出建筑文化遗产的主动预防性保护措施之一就是牺牲保护。何为牺牲保护?就是指通过引导热、湿、力、盐等效应集中于新的修复材料,使修复材料先于本体加重破坏以确保新旧材料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有机融合而保护利用遗产的技术措施。随后,戴教授还列举了圣三一教堂的案例来有效解析。之后,戴教授以天安门广场金水桥石材修复为案例,进一步阐释了牺牲性保护的内涵。他指出在此案例中,修复汉白玉石材的修复材料为低强、高透气性的石灰基的汉白玉修复剂,谈及修复材料,又从其设计出发,探讨了设计该包括的方面:强度方面、吸水性和透气性。
最后,戴教授以自己亲自接手的项目——重庆通远门古城墙的保护为例,介绍了整个修复保护的设计过程:测绘、结构评估、材料病害、方案实验、实施,在材料病害分析上得到的结果为病害主要分为植物及微生物破坏、开裂及缺损、材料表面劣化,最终得到了保护方案,将完善结构性能的维护及检测措施一一分解到每个危害,进行实施。
讲座尾声,戴教授逐一耐心解答了现场多位师生的提问。尤其是针对石构建筑中盐的成分来源戴教授作出了详细回答,戴教授解释道来源分为四种,一是石材本身具有的产物;二是来自大气污染物;三是来自人类动物生活排泄物;四是来自自然界水体循环。通过此次讲座,学院师生们对石构建筑保护这一主题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