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下午,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建筑历史与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冷天副教授做客威尼斯人 ACG学术讲堂第78讲,主讲了“文化重拾、空间再塑、新旧互鉴——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刍议”讲座,此次讲座由历建所所长陈曦副教授主持,学院建筑学专业、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师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开始,冷教授首先由一场BARBECUE所引发的文化身份思考为引题,直面历史,构筑文化身份认同,强调了解文化历史的重要性。随后分别从文化重拾、空间重塑、新旧互鉴三个专题进行详细讲述。
文化重拾方面,冷教授从人类的全面记忆、建筑之于城市的记忆、南京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建过程,认真思考文化保护的价值其实就是对于文化的重拾。同时以南京大学文怀恩旧居复兴为例,开始思考其残留构建的不凡,逐渐挖掘其意义,从路过不会得到注视的、手绘地图不会体现的小楼,逐渐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指出反对纯技术性修缮,不知前世今生,如何畅想未来,这是冷教授对其全面的解读。
空间重塑方面,以南大西南楼修缮(阁楼空间利用)为例,从三种屋架结构类型着手,对斜杆立杆进行改动,上下弦保持不变,在对屋顶钢架进行加固,为了空出屋顶空间,通过建筑空间和结构的平衡之后,做出了这个选择,一个小小的研讨区因此而建成了。
新旧互鉴方面,以南京大学文宅辅房改造为例。南京大学文宅辅房是八十年代重新修的小辅房,在南大公共轴线上,十分重要,所以迫不得已重新修缮,虽然本身不是文物,但与文物有关,外层做了一个双层表皮,用的拉伸网内部喷黑漆,体现了材料上砖与钢、重与轻、水平与垂直、充实与轻盈的对比,在拼装式时代,以较低的造价,体现了对文化身份的暗示。
在冷教授的分享结束后,学院几位专业老师与冷教授进行了关于文物修缮进行再思考的对谈。文物修缮的可逆性是否是真的?原材料、原工艺都无法完全复制,文物修缮的价值在于横纵向的比较,而不在于完全复制,应该是历史文化中的一次转折,才是文物的真正价值,迭代更新是必然的,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而不是抓住可逆性,不是保持原有的样子才是最好。
讲座结束后,几位老师和现场同学们展开了积极互动,现场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