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的同频共振
同频共振,本是声学规律。声波相遇,频率一致,则波峰叠加波峰,产生更强振荡,金声玉振。近日,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连续召开四场研讨会,在良性互动中寻找学科专业发展与教师个人职业规划的共鸣点,推进二者同频共振,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共振,前提是有同频。频率一致,融汇成天籁般的和声;各喊各调,则可能是刺耳的噪音。2013年底,学院二届一次教职工大会确定了学院专业发展定位,将以工科为基础,以建筑类为主导,以设计为特色,各专业协调发展。2014年下半年,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将从四年制改为五年制,风景园林专业从农学改为工学,室内设计作从一个专业改为建筑学的一个培养方向,园艺专业招生不再加“城市园艺”括号。这些变化迫切需要发挥各系科的互补性、共融性,迫切需要激活教职工特别是专任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迫切需要把整体与个体统一起来,把学院发展与教师发展统一起来,凝聚更广泛的共识和力量。
正是基于此,开学初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就决定,用一个月的时间,召开系列研讨会,主题就是“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一个系一个系、一个人一个人地听取意见,在认同中凝聚共识和力量。3月12日园艺系研讨;3月19日风景园林系研讨,3月26日室内设计系研讨,4月9日建筑与规划系研讨。每场研讨,都是党委书记主持,院长总结讲话,班子成员全程参加。每场研讨,主持人开门见山:“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每场研讨,老师几乎全勤,大家积极发言,直奔研讨主题,没有虚话套话,把自己摆到学院建设中,以建设者的心态谈问题出主意。在美国访学的王波副教授还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建言献策。
同频,关键是要共振。系列研讨活动,在系科与系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各专业老师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每场3个小时左右的交锋达成了诸多共识,迸发出了更强劲的力量。一是专业发展方向上共振。各系亮出了家底,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适应新发展要求的专业规划、调整、改造的思路,建筑类要突出设计特色,大园林要在工学中显现园艺的农学特点。二是教学课程体系上共振。将学科专业调整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上,全院一盘棋,狠抓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可以跨系教学,重视实践教学,以“卓越工程师”和“带薪实习”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教研活动上共振。在此次会议上,大家反映有些课程一个老师担任,同事间交流学习机会少,课与课之间有些内容重复,大平台基础课之间衔接不够,学院4月初制定了加强教研活动的规定,各系保证每个月不少于两次教研活动。四是教师职业规划上共振。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们本身也应该是美丽的花朵。学院要多给“阳光”和“雨露”。在积极落实博士化工程基础上,继续鼓励并支持教师外出研修,继续加大对师资的培训力度,协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同频,则步调一致。共振,则协力齐心。四场研讨历时一个月,学院党政班子延续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好传统,弯下身子真听意见,听到了发展的真意见。广大老师树立了主体意识,激荡起强烈的共鸣,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学院相信,这种形式的同频共振,将促进学院和教师迈步更好,走得更快,共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