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沈旸来威尼斯人 讲学
4月28日下午,东南大学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沈旸副教授做客威尼斯人 ACG学术讲堂第九十八讲,主讲“礼佛的空间故事”。此次讲座由威尼斯人 历建所所长陈曦副教授主持,学院近百名师生参加。
讲座开始,沈旸老师首先点明了此次讲座的主题——礼佛空间,并从五个方面具体讲述了礼佛空间的故事。
首先,沈旸老师从人的礼佛方式与礼佛空间设计的关系展开论述,通过华林寺和南禅寺不同廊下空间的对比、永乐宫三清殿比例关系的探究以及“明清建筑二论”中门开与不开、开在何处的讲究,说明了礼佛空间和人的礼佛方式是相互影响的。
接着,由礼佛空间形式深入,沈旸老师带领我们探究了佛寺空间设计中人与神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日本平等院凤凰堂和个园的景观营造为例,证明了佛寺空间的设计总是模拟人的生存空间,将人与天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人与神之间的和平共处。
随后,沈旸老师通过佛居住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引出人们建造佛寺来表达对佛的崇敬,佛因山而起,楼因佛而立,说明了建造和人民崇拜的逻辑关系。同时辩证地提出了随着人民信仰的变化,佛像是否应该用楼阁来保护还需视情况考量,人民崇拜的变化对建筑形式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接着,沈旸老师从“观看”这一角度来讲述佛寺及其周围环境空间的设计,强调视线关系不仅包括人从门外看佛,还包括建筑中的佛看到的是什么,人从礼佛空间的四面八方看到的是什么。沈旸老师重点讲解了佛寺的选址和对位关系,提出礼佛的过程从进入佛寺所在文化地域就已经开始,并沿着设计者规训的路线,经过环境的引导最终进入礼佛空间。同时借五台山中建筑的对位关系、上下定林寺的遥相呼应以及善化寺与华岩寺因不同朝向而形成的两套不同城市网格表现了建筑间的“互看”。
最后,沈旸老师以具体的设计方案从整体上讲述了礼佛空间的形成过程,理论结合实践,加深了同学们对礼佛空间的理解。
此次讲座沈旸老师从人民崇拜、人神关系、视线形成、地域融合等角度对礼佛空间进行了精彩的论述,也启发了同学们从人与建筑的关系角度研究空间的思维方式,使同学们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