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简介 | 详细情况 |
仲德崑 | 男,1949年3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建筑系前系主任;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建筑师学会主任,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江苏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UIA北京之路工作组成员。 | 197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
方振华 | 男,香港室内建筑设计师,教授。现任方振华方设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 、方振华设计(上海)有限公司董事、中国设计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酒店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美国国际室内设计学会注册专业会员、英国特许设计师学会注册专业会员、国际室内建筑设计师联盟会员、美国建筑师学会准会员。1993-1995年任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长,1997-2006年任香港设计师协会执委。 | 方振华先生是一个资深设计师,从事室内建筑设计工作超过三十多年,项目分布美国、英国、中国大陆、香港以及东南亚等。范围包括服务式住宅、酒店、大型商场及办公大楼等,参的与的项目包括美国哥伦布市劳务部办公大楼、香港太古广场及时代广场大型购物中心、恒生银行总行大厦、喜来登酒店、马来西亚槟城假日酒店、中国杭州香格里拉饭店、北京国贸中心购物新翼及工商银行深圳市各网点整体规划及设计。 |
郑曙旸 | 男 ,1953年2月3日生于甘肃省兰州市。祖籍江苏常熟。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资深高级室内建筑师、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资深室内建筑师、设计委员会主任、常务理事;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资深室内设计师、副会长、常务理事、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主要设计项目有驻德国大使馆室内设计、中南海紫光阁国务院接见厅室内设计、敦煌宾馆贵宾楼室内设计、北京人定湖环境设计、新加坡中国银行大厦室内设计、国务院接待楼室内设计、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室内设计、北京八一大楼室内设计、哈尔滨省委广场景观设计、哈尔滨果戈理大街环境景观设计等。 |
王 铁 | 男,中央美术学院威尼斯人副院长、教授、第五研究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理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副组长;ICAD中国地区环境艺术设计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建筑工程评标专家;特级注册景观设计师。 | 主要设计作品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主楼建筑设计(原中央工艺美院)、珠海华银广场建筑设计、大庆艺术中心建筑设计、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建筑设计、钓鱼台国宾馆12号楼四季大厅设计、北戴河中海滩路滨海景观设计;日本名古屋河村邸建筑设计、日本名古屋富士町综合商业大楼建筑设计、日本名古屋荣町事务所建筑设计、日本名西屋荣町事务所建筑设计、日本名古屋内山集合住宅建筑设计等。 |
周长积 | 男,山东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省级重点学科)学科负责人、重点岗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建筑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法人)所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室内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装饰工程设计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山东省及济南市建筑装饰工程专家评委。 | 多年来作为设计艺术学科带头人,曾经多次受国家政府公派到日本国立东京艺术大学设计艺术学部,作为高级访问者定期讲学及专题设计研究。曾先后正式出版了《现代室内设计艺术》、《中国设计家看世界--日本环境艺术》、《装饰装修工程手册》、《装修构造与做法》、《装饰工程设计全书》等专著,同时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与此同时还主持设计了十多项大型重点装饰工程项目,如: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室内设计,山东大厦济南厅室内设计,山东万博大酒店室内设计,山东黄河大酒店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山东润华世纪大酒店室内设计,济南美里湖高尔夫训练馆环境艺术设计,济南泉城路商业步行街环境艺术设计,山东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中心装饰工程设计等,并荣获省部级一等奖三项,省厅级一等奖五项。 |
倪林 | 男,1968年10月出生,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金螳螂环境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0年毕业于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 1、南京图书馆新馆室内装饰------鲁班奖; |
秦筱靖 | 男,1958年5月出生。 | 1978年2月―1982年1月,上海同济大学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本科生。 1982年2月-1984年8月,安徽安庆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技术员。 1984年9月-1987年5月,上海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1987年6月-1994年3月,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城建系讲师。 1994年4月-2000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科员、副处长、处长。 2000年4月-2002年10月,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2002年11月,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副局长。 2003年10月至今,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局长。 |
冯晋 | 冯晋教授1983年获清华大学威尼斯人建筑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分校建筑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 | 多年来,他执着地开展有关传统建筑、风景园林、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主持的“中国传统村落研究(Chinese Village Traditions)” 项目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获得2007年“地球观察科学家奖(EarthWatch Scientist Award)”。 |
吕江 | 吕江教授1983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博士学位。 | 她多年如一日,满腔热情地从事中国传统建筑、传统民俗、人类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吕江教授所主持的“中国传统村落研究(Chinese Village Traditions)” 项目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获得2005年“地球观察青年科学家奖(EarthWatch Young Scientist Award)”。 |
王洵 | 王洵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建筑硕士、清华大学工学学士与硕士(建筑),目前担任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王洵教授担任美国著名的ROSSETTI建筑师事务所的设计总监,其所领导的具有40年传统的设计团队在城市规划及设计、体育场馆、娱乐、医疗、办公、高教、居住、室内设计及环境艺术等不同的领域都有着傲人的业绩。其中,位于密执根奥本山的宫殿体育馆不仅获得多项美国建筑师协会设计奖,而且连续9年获得场馆经营奖。而刚刚建成的希腊城博彩团的新场及五星酒店以获得新闻媒体及业界的高度评价并获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 王洵教授在设计及设计管理中一向致力于进行多跨界多学科及不同领域的设计融合,从发放大视角来系统的进行创造与创意,打破专业间的界限,最大限度的关注与统合现代设计领域里的多元化特征。力图把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为一体。同时,也不断的推动对新技术特别是数码技术/数字建构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以应对新技术高度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把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学术研究及教学来推动设计创作,以设计创作第一线的应用与实践来不断的应证设计理论,也与学术研究和教学进行行之有效的互动。 |
赵民 | 1982年同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1986年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兼任全国高等教育城市规划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国家级教学团队主持人;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科技委规划交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 曾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1993年-1999年)、系主任(1999年-200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家(第2、3届),上海市城市规划局局长助理(1995年);澳洲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1988年~1989年)。曾在英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泰国、德国从事课题研究或学术访问。 长期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教学、科研工作,注重于城市规划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曾主持完成多项重要研究课题和规划设计项目,多个规划设计项目获奖。“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上海市城市现代化规划”,获1995年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城市发展”,获1999年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城市社区规划地理论与实践”,获2004年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 |
张一新 (特聘教授) | 1983年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留校。1998年获瑞典Umeå University生态学博士学位。1999-2003年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和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做博士后研究。后任教香港大学、Texas State University、西交利物浦大学,同时担任博导。现兼任苏州大学威尼斯人风景园林系教授、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及西安交通大学 2020“国际一流学者讲学计划”讲学教授;并担任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生态人居及康养专委会副主任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国际期刊 Aquatic Conservation: 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 (JCR一区) 编委。 | 研究方向包括:河流生态学、修复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全球变化与城市化过程,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广阔的国际研究视野,长期从事野外研究及生态学教学,课程包括: Aquatic & Urban Ecology、Fluvial System、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Stream Ecology、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等。在欧洲-北美-亚洲国际知名大学工作22年,具有丰富的国际科研项目拓展经验。并担任47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注重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跨专业科学研究训练及SCI英文的写作技能培养。作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中心领导骨干,协同城市建筑-规划设计-风景园林-生态环境跨领域专家学者,在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开展研究和规划实践,为可持续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提供研究支撑。同时针对水生态文明、生态人居及康养、绿色城乡融合发展、美丽乡村生态规划、以及黒臭水体环境治理、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开展研究。 |